
专业检测。

玉石物件。
近年来,主打“颜值+养生”标签的天然矿石饰品持续走红,成为年轻群体与中老年养生族的消费新宠。然而,不少商家借养生热潮大做文章,将成本百元内的普通矿石,包装成“量子共振能量石”“五行调和养生石”等概念产品,宣称其具备“治病抗癌”“招财辟邪”等功效。
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,经商家精心包装与夸大宣传,摇身一变成为“能治病、能养生、能招好运”的“神奇之物”,价格也从百元级别飙升至数万元级别。那么,这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“养生石”,它们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?
消费者探访:轻信“养生石”功效 花钱遭罪维权难
今年58岁的李女士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。去年年底,她在银川市某玉石销售展会上看到一款标价8800元的“和田玉养生手镯”,导购员宣称这款手镯可通过“量子共振”调节人体机能,“坚持佩戴不仅能降低血压、血糖,甚至能治愈糖尿病”。
“当时我想着玉石本身就有养生的说法,加上导购说得很神奇,就咬咬牙买了下来。”李女士告诉记者,她每天坚持佩戴这款手镯,还严格按照导购员的说法,用手镯在身上“刮痧”。
然而,半年过去,李女士的血压、血糖并未出现明显下降,反而因长期用手镯刮痧,手臂上留下多处淤青。“我去找商家询问情况,对方却说我佩戴的时间还不够长,让我继续坚持。”李女士说。
上班族王先生也有类似遭遇。去年,他在网上看到一款“黑曜石能量吊坠”的宣传广告。商家称其能“增强记忆力、缓解疲劳、改善睡眠”,便花3000元购买了一款。
“本想着能改善身体状态,没想到佩戴1个月后,不仅没感觉到任何效果,反而出现了头晕、恶心的症状。”王先生说,他联系商家要求退货,却遭到了拒绝。“商家说我是心理作用,还说吊坠需要长期佩戴才能见效。”王先生表示,他曾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但由于缺乏相关证据,维权之路并不顺利。
与中老年群体不同,年轻人购买石头饰品更多出于“颜值”考量。在某高校,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大学生,不少人表示曾购买过石头饰品。
“我觉得玉石饰品颜值高,戴在身上很有气质。”大学生小张说,她平时购买的玉石手链价格在200至500元之间,主要用于装饰。
不过,也有部分年轻人受到“养生”宣传的影响。“我妈妈说玉石有养生作用,就让我买了一款玉石吊坠。”大学生小李说,她对玉石的养生功效半信半疑,由于妈妈的建议,还是购买了一个。
市场直击:普通石头溢价百倍 虚假宣传藏风险
记者在网络购物平台及线上直播间搜索“养生石”“能量石”等关键词,发现大量石头饰品和理疗器具打着“治病”“养生”等宣传语,各类夸大功效的宣传随处可见。
在一家网上小店,一款标价1980元的“砭石养生腰带”的宣传语写道:“通过远红外线和超声波作用,能促进血液循环、缓解疲劳、改善睡眠,对腰椎间盘突出、关节炎、痛经等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。”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客服,对方表示这款腰带采用“正宗泗滨砭石”,经过“权威机构检测”且拥有“国家专利”。记者提出查看检测报告和专利证书时,客服却避而不答。
另一家店铺中,一款标价2980元的“黑曜石能量吊坠”宣称能“增强免疫力、调节内分泌、改善运势”。客服告诉记者,该吊坠是“天然黑曜石经过特殊处理”制成,含有“量子能量”,佩戴后可“与人体产生共振”,从而发挥功效。
线下市场同样存在类似情况。在银川市珠宝玉石市场,记者走访多家店铺,发现均在销售宣称有“养生功效”的石头饰品。在一家玉器店,导购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标价5800元的“和田玉养生手镯”:“这款是正宗新疆和田玉,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能通过皮肤渗透到人体,调节气血平衡。”导购员还补充道,“很多顾客反馈,佩戴后睡眠质量变好了,手脚也不那么冰凉了。”当记者对功效表示怀疑时,导购员当即列举了从古至今佩戴玉石的各类所谓“好处”和相关事例,试图打消记者疑虑。
市民王女士也向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。她在外地旅游时,当地导游向其推荐了一款标价3800元的“翡翠养生吊坠”。“这款吊坠能发出远红外线,对心脏、肺部都有好处。”导购员介绍。王女士最终被说动,买下了这款吊坠,但佩戴后发现并无宣称的效果。
记者了解到,市场上的“养生石”价格差异悬殊,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。一些看似普通的石头,经过商家的包装和宣传后,价格能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。
记者在银川市部分玉石市场走访时,一位业内资深玩家向记者揭秘了其中门道:市面上大部分“养生石”本质上是普通的石英岩、大理石等,成本价仅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。“这款所谓的‘砭石养生腰带’,成本价仅100多元,却被卖到1000多元。”该业内人士指着一款产品说,“还有这款‘黑曜石能量吊坠’,成本价不到50元,网上却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。”
他进一步透露,商家抬高价格的核心手段就是夸大宣传、编造故事。“只要故事讲得好,普通石头也能卖出高价。”
专家解读:无治病功效 部分含放射性隐患
“近年来,天然矿石饰品备受消费者喜爱。从地质学角度看,玉石、水晶的美丽颜色和纹理是亿万年间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迹,但将普通矿石包装成‘能量石’并宣称有神奇疗效的现象,公众需从科学角度保持警惕。”近日,宁夏地质局基础地质调查院岩矿鉴定室主任杨凡燕接受采访时表示。
她介绍,玉石、水晶、玛瑙等均属于自然界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,其丰富的颜色与纹理,是亿万年来地壳运动中特定化学元素(如铁、铜、锰等)与物理条件(温度、压力等)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例如,玛瑙是二氧化硅的隐晶质集合体,翡翠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,和田玉则主要由透闪石、阳起石类矿物组成。“这些独特的地质成因,决定了它们各不相同的物理与化学特性,也为科学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。”
宁夏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学会会长王晖告诉记者,“养生石”乱象是“伪科学包装+消费焦虑+信息不对称”共同催生的结果。“天然矿石确实有地质美感和文化价值,但一旦被赋予‘治病’‘改运’‘能量疗愈’等超自然功能,就脱离了科学范畴,属于误导甚至欺诈行为。”
作为长期从事文物与矿物类艺术品鉴定的专业人员,王晖明确表示,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科学证据表明,佩戴某种石头能直接干预人体生理机能或治疗疾病。“所谓‘量子共振’‘负离子释放’‘五行调场’,是生搬硬套科学术语的营销话术,经不起基本的物理和医学推敲。”
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所谓“高端养生石”的材质本身存在安全隐患。“一些问题石饰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,长期佩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”王晖解释,放射性物质会通过皮肤接触、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,损害血液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免疫系统等。他提醒消费者,购买石头饰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,避免购买到问题石饰;“如果佩戴石饰后出现头晕、恶心、皮肤过敏等症状,应立即停止佩戴并及时就医。”
避坑指南:鉴别有门道 维权留证据
杨凡燕介绍,普通消费者可通过“眼观”颜色与纹理是否自然、“手掂”感受密度与压手感进行初步判断,但这些方法依赖个人经验,最终结论仍需专业仪器鉴定。“专业仪器既能准确判定矿物种类,还能识别是否经过人工处理。”
王晖表示,专业鉴定需从材质定性、安全性评估、工艺与年代分析三个层面入手,用科学手段“验明正身”,不能只看颜色、纹路或轻信商家宣传。
王晖提醒消费者,不要为概念买单,要为真实负责:“文化消费应走向理性与尊严,而非玄学与盲从。喜欢石头可欣赏其自然之美、地质之奇,收藏玉石可关注其工艺、年代与文化内涵,但绝不能当作‘医疗工具’或‘命运改写器’。”他建议,购买高价值或长期佩戴的矿石类饰品时,务必确认是否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,能否查到成分和安全数据,“真正的专业机构不会回避检测,反而会主动提供证据”。
“普通消费者可牢记‘四看一索要’,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”杨凡燕说,一看渠道: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场、品牌专卖店或靠谱的线上平台,避免在流动地摊或陌生网络直播间冲动消费;
二看价格:秉持“一分钱一分货”的原则,若玉石外观优质但价格异常低廉,需警惕仿品或人工处理品,建议提前了解心仪品类市场行情;
三看标识:检查商品标签是否清晰标注品名(如“翡翠挂件”)、材质、重量等关键信息,标识含糊(仅写“玉”无具体说明)或宣传“保健功效”的商品,需谨慎对待;
四看实物:在自然光或白光下观察颜色、光泽与内部结构,天然玉石颜色过渡自然、光泽温润;染色或处理品颜色多浮于表面、沿裂隙分布,显得生硬。
“最重要的是,购买时务必向商家索取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,并现场核验证书照片、重量、材质等信息与实物是否一致。”杨凡燕特别提醒,送检应选择具有CMA(中国计量认证)标志的检测机构,其出具的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。
关于科学维权,北京大成(银川)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龙给出提示:消费者购买石饰时需保留好购买凭证、宣传资料、鉴定证书等证据;若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,可先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、赔偿损失;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商家违法行为,依法维护自身权益。(记者 刘惠媛 张 涛 文/图)